最高檢進行2022年上半年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張軍強調
科學研判檢察業務數據?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
“大數據時代,檢察業務數據是檢察履職的‘導航儀’,通過對辦案數據態勢綜合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科學研判,實現檢察業務精細化管理,以更優檢察履職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7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主持召開2022年上半年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會議以各項檢察核心業務數據指標為基準,以檢察機關“質量建設年”為抓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落實日前召開的政法領導干部加強政治建設專題研討班和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推進會相關工作部署,對上半年檢察工作進行全面“體檢”“把脈”。
“今年上半年,提請逮捕率、審查逮捕案件受理數雙下降,公安機關提出不同意見復議復核的也同比大幅下降,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進一步成為共識”“民事審判、執行監督意見采納率大幅提高,支持起訴案件類型更加豐富,民事檢察工作總體呈現積極穩健發展態勢”“行政檢察辦案規模進一步擴大,質量、效率、效果進一步提升,公開聽證和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持續推進”“公益訴訟案件數量明顯上升,新領域立案數量持續走高”……與會人員研判認為,今年上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嚴格依法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力推動了“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規范性有待提高,介入疑難復雜、新型案件仍有提升空間”“民事裁判案件監督率有所減少,說明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不愿監督、不敢監督、不善監督’的問題”“要進一步高效查辦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對于事實證據確實充分的,及時移送審查起訴”……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會議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辦案數據呈現的趨勢,系統梳理了檢察辦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
“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需要檢察業務數據提供信息支撐。檢察業務數據越是向好態勢,越是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鞏固和深化辦案成果上下功夫!”會商過程中,張軍特別強調,檢察機關要持續抓實科學管理,善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檢察智慧開展法律監督,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針對業務數據反映出的苗頭性問題、普遍性問題,張軍同與會院領導及業務廳局負責人認真研究,對癥下藥,提出明確要求——
堅持一切檢察工作“首先從政治上看”。依法、充分、重在準確適用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對嚴重暴力及其他主觀惡性大、情節惡劣的犯罪,當嚴則嚴,該捕即捕,依法追訴,從重打擊。寬嚴相濟辦好涉疫案件,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順利開展。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持續抓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院領導包案辦理首次信訪、司法救助等各項重點工作,以檢察辦案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全面提升法律監督質效。不斷豐富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的工作內涵,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溝通協作,派駐精干辦案力量,對立案和偵查活動進行實時、全面、有效監督。加強最高檢駐中國證監會檢察室建設,加大證券違法犯罪打擊力度,促進落實證券案件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雙向銜接”。深化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一體履職,全面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質效。持續推進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工作,以雙贏多贏共贏理念進一步加強對行政機關執行活動的監督。抓實、穩步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不斷豐富公益保護實踐。對重大爭議或影響性案件,常態化以聽證形式公開審查。
以依法能動履職促溯源治理。加大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行為的打擊和治理力度。民事檢察部門要充分發揮支持起訴職能作用,將法律服務有機融入群眾依法維權的“最后一公里”。行政檢察部門要針對個案、類案發生的原因“見微知著”,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推動矛盾源頭治理。深入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持續開展性侵未成年人、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犯罪等專題分析,推動涉未成年人保護的社會治理。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增強案例意識,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強化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以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會議為契機,深入推進法律監督數字化變革。圍繞國家安全、民生保障等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開展分析研判,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懲防違法犯罪、監督糾正違法、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推動大數據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最高檢院領導、檢委會專職委員和最高檢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參加會商。